[枸杞文化]宁夏枸杞种植栽培历史

文章来源:塔米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  发布时间:2017/2/9 9:41:02  


根据历史记载,我国枸杞产地可分为三个地区:一是甘肃省的张掖(古称甘州)一带,产品称“甘枸杞”;二是宁夏的中宁、中卫地区,产品称“西枸杞”;三是天津地区,据说是在清代庚子年间从宁夏引种发展起来的,称“津枸杞”;再加上后来的新疆的“古城子枸杞”,前三处以“西枸杞”品质最优。北宋科学家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:枸杞,陕西极边生者……甘美异于他处者,他指的“极边”可能就是现在的中宁、中卫一带。

《中国药典》1977年版认定宁夏枸杞为正品,认定津枸杞就是宁夏枸杞。据研究,产于甘州的枸杞为土库曼枸杞,而路安民等认为土库曼枸杞就是新疆枸杞。以前新疆的北疆也产枸杞,商品名叫古城子枸杞,就是说甘州枸杞就是新疆枸杞。据《宁夏地方志》记载,中卫、灵武、平罗、青铜峡、盐池、同心、固原、海原等地都有枸杞分布。明朝嘉靖《宁夏新志》中,物产部分就有“枸杞”记载,距今438年。清朝宁夏《中卫县志》中有“枸杞宁安一带家种杞园,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”的记述,距今217年。又据《朔方道志》记载:“枸杞宁安堡产者佳”。可见宁夏地区枸杞不仅栽培历史悠久,而且产品质量好,早已畅销全国遍地。

宁夏枸杞栽培历史始于何时,尚无确切文献记载。夏商以来,宁夏是少数民族的游牧地,战国后期,秦昭王攻灭义渠戎国,以其地置陇西、北地、上郡后,宁夏南部逐渐变成稳定的旱作农业区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在宁夏平原设县筑城,构筑要塞,并并移民开发,将必须的劳动工具配发给戍卒和百姓用于农业生产。移民来到宁夏后获得土地,开垦荒地,兴修水利,种植五谷,饲养牲畜,兴建家园,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成功的经验传播到西北边陲,宁夏平原农业生产得以开发和繁荣。

西汉初年,汉文帝“诏书数下,岁劝民种树”,号召百姓栽桑种果,发展经济林木。汉景帝时,“令郡国务劝农桑,益种树,可得衣食物”,将发展林业与农业生产置于同等地位,大加倡导。西汉末年,王莽还颁布强制性命令,凡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,凡宅旁空地不“种树果木及菜蔬”者,将出“三夫之布”,植树成为百姓必须完成的任务。

东汉末年至魏晋以来,由于长期战乱,使“河洛丘虚,函夏萧条,并堙木刊,阡陌夷灭”,不仅社会经济遭到彻底摧残,而且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,秦汉时期栽种的林木被砍伐殆尽,植树造林陷于停顿状态。可能也包括枸杞树种在内。

隋末唐初赫连勃勃占据宁夏全境及陕西北部,建立大夏帝国,与宋、辽(后来是金)长期鼎立。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。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,隋末唐初,党项族中拓跋氏强盛。唐太宗时归附唐朝赐李姓,唐僖宗时,平黄巢有功,封夏国公,到了北宋仁宗元年(公元1038年)李元昊称帝,在宁夏河套平原筑薄骨律城(今灵武县西南)和饮汗城(今银川市东),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督促百姓栽桑种果,营造经济林,在黄河绿洲上建成颇具规模的果园,经济林效益明显,薄骨律城遂以“果城”名显于史,饮汗城以园为城,整座城市又以“丽子园”而著称于世,是西北地区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皇家园林。枸杞作为经济林也形成规模,得到发展。《西夏字典》《西夏书事》均有枸杞种植的记载。


西夏立国长达190年(公元1038~1227年)。如果从拓跋思恭于唐朝末年割据夏州时算起,则长达340多年。西夏时期,园艺事业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。西夏政府鼓励百姓“于屋地旁边建园地苗圃”,栽植果树,从事园艺经营。为了保证经营者的合法权益,政府立法时,在“群盗门”、“分用私地宅门”、“草查重讼门”、“园艺苗圃灌溉法门”中,不仅对园艺建设管理、灌溉方法做了明确规定,而且对公用地界中的野果的归属及采摘分配、因地权变更导致果树归属纠纷等问题的处理也有法可依,同时,还明确规定,对“抽拿”他人“蔬菜、木植、瓜、树果”者,要进行处罚,合伙抽拿者,按强盗罪论处,生产经营已纳入法制管理。
黄河流域是中国枣树的主要栽培地区。西夏时,引黄灌区枣树种植比较普遍。“北国枣树好,布叶成重阴”,以栽植枣树为主的果园已经形成,生产经营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。桃、李、杏等果树也有发展,“桃果李果满街”,种植也已形成规模。适宜北方地区生长的胡桃、蒲桃、樱桃、林檎、葡萄、梨、枸杞和青果(西夏文音译)等品种已经齐全。

宁夏引黄灌区是西夏的政治经济中心。土地肥沃,灌溉便利,蔬菜瓜果生产条件优越。都城兴庆府(今宁夏银川市)地处西夏中心,五方辐辏,交通便利,人口稠密,商贾云集,消费水平较高,是西夏的第一大商业都会和贸易中心。随着社会对水果蔬菜需求的不断增加,“园林谷果”成为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。为了增加收入,各族百姓将栽植果树蔬菜作为日常生活的必要补充,富裕人家也普遍兴建园林,甚至有人“独善住树园”,专门从事园艺经营,就连皇族贵胄亦将发展园艺作为聚财的手段。绍兴二十六年(1156),晋王察哥去世,留有“园宅数处,皆攘之民间者”。皇家园林中也有绿树花果杂错其间,一度出现“丛林果木皆增盛”的繁荣景象,园艺事业空前发展。

西夏时期应是宁夏枸杞生产发展的主要时期,元灭西夏之后西夏的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摧残,特别是园艺业更趋衰败。元代只修纂了宋、辽、金三朝的历史,而没有修西夏的专史,以致西夏的史料散失殆尽,影响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。明朝建立后,洪武五年,朱元璋废宁夏府,弃河套而不守,尽徒其人于陕西,从而使宁夏平原城邑丘墟、人烟断绝、田畴荒芜、水利毁坏,农业生产彻底中断,成为西夏末年至元初以来又一短暂空白期。洪武十二年,河州卫指挥使宁正“兼领宁夏卫事,修筑汉、唐渠,引河水灌田,开发数万顷,兵食饶足”,中断5年之久的灌溉农业初步恢复。永乐年间,宁夏边备振举,夷虏不敢侵犯,宁夏驻军屯田,形成规模。